2009年6月17日 星期三

Undo。還原

在Photoshop的“還原“裡習慣以Ctrl+Z或是command+Z做使用,而長久以來這個指令在其他軟體也通用,並且可以往前復原多次;但Photoshop的“還原指令“(Ctrl+Z或Command+Z)只能向前還原一個動作。

透過步驟記錄可以清楚的看到所做過的“痕跡“,因此也可以看成是“還原“的一種“步驟“。

而步驟記錄也不是無限的記錄所有操作的內容,預設為20次(右上角的步驟記錄與快取);因此超出時就會依序去除最先的記錄,僅保留最後使用的20筆記錄。

因此,透過步驟記錄裡的快速鍵(向“前切換各種影像狀態“,Control(Command)+Shift+Z,或是“向後切換各種影像狀態“Control(Command)+Alt+Z),可以近似重複使用Ctrl+Z的功能!其實就是下拉選單裡的“向前““向後“(我以前都沒發現,真是尷尬)。

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

Photoshop的小彩蛋

這是前幾天拿到的“過期雜誌“裡附贈的小書裡頭的花絮,也在同一天收到一封mail.....晴天霹靂的是告知常另一本我每期光顧的雜誌DTP World…停刊啦,一本已經經營13年的雜誌就這樣收了!?

另外這兩天Adobe的Acrobat、Indesign也都有小版本的升級,分別為Acrobat 9.1.1看來是修正前陣子被炒作得沸沸洋洋的安全性問題?!Indesign則到了6.0.2,線上的說明如下:

這項更新提供下列各項目的重要修正:列印、連結效能、主版頁面、鍵盤快速鍵、轉存為 PDF、轉存為 SWF、轉存為 Digital Editions,以及日文文字排版等。

來看看標題的小彩蛋…..。

打開Photoshop的圖層浮動視窗,接著展開右上的清單,並選取“面板選項“。

不做任何動作,預設的功能是拿來將圖層浮動視窗上,圖層的縮圖顯示放或大縮小的設定選項。

但是如果按著Option(Alt)點選“面板選項“,就會出現“魔術家活著!“…….。這…..,我也不知道做啥用的,今天第一次知道。按“走開“回到軟體!

2009年4月24日 星期五

VMware 的“收縮“!

在Mac上執行VMware一直是愉快而且快意的事,至少速度可以接受,並且多了些以前沒法做的是可以補完囉!!但是肥大的主檔案真的恐怖,常聽說暴大是必然,但有法可解!於是,試一試大家說的做法!

首先將減肥前的大小拍一下!!

做法為:先在控制台找到“VMware Tools“,點選並執行!

或是在工作列右側的常駐裡也可以找到“VMware Tools“,按下右鍵,選取“Open VMware Tools“……,效果是一樣的!

在“VMware Tools“裡的選項裡選取“Shrink“的頁籤,按下“Prepare to shrink“,經過一番檢查會蹦出以上對話框,想減肥就按下“是“。

開始檢查與執行,其實也不知道減肥是否可以有效果……。

接著會跳回Mac OSX裡,執行Shrink的動作!!

全部動作結束!!

回過頭再看看檔案!!果然有小了些!!2GB左右!還不賴!!!

2009年4月20日 星期一

分割PDF文件

這是一份合併多個檔案的PDF檔。原則上在Acrobat裡執行“合併“的指令,完成合併的的PDF檔,會依照“原始“檔名產生書籤的資訊。

例如:整個文件有380頁。如果要將他個別擷取出來......,Acrobat 9新方法。

也就是利用“分割文件“功能選項。因為在Acrobat裡既然可以合併,沒有理由不能拆開….,不過遲至9.0這個功能才來…。

選取“分割文件“以後,展開的“分割文件“選項裡可以依照“頁數“、“檔案大小“、“最上層書簽“等標記,對檔案做分割,上例正好有書籤,也剛好是一個檔案,剛好可以還原回一個原始的“PDF“…..。

按下輸出選項,則用來定義檔案存取的方式;例如“目標資料夾“用來指定檔案存取位置,“檔案標籤“則是分割檔案後的檔名可以依循規則!

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

剪裁路徑

偷懶許久,不知名的忙圍繞纏繞。還是想起沒餵養耕耘的地…空白著。

再來一段吧!

這是一個不太難的功能,卻在生疏中遺忘。今天上課突然的想起,真是可謂教學相長吧!

可憐的小鴨子,再為我們演出一次吧!

這是一張置入的圖檔和加了向量底色的背景,這個要說什麼故事呢?!

起因在於點陣圖置入排版軟體,想要有去背的邊,“圖“(點陣)......,而點陣圖不就應該是個四四方方….,若要有不規則並且透光的背….則往昔用的是相片店製作過的“剪裁路徑“;需要稍要加工,並且要忍受僅有256色預覽的EPS檔….,不過幸福的現在,在電腦軟硬體皆有所提升的狀態,可做到許多以前未曾想過製作樂趣。

所以來說說剪裁路徑吧!!

選取置入的點陣圖(最好有白色背景的圖)物件/剪裁路徑/選項…。

置入檔案若沒有經過加工放入路徑、色板(某些特定格式才能包含這些資訊,例如Eps裡有路徑,而PSD理所當然包山包海,而Tiff也可包含PSD的圖層等資料,不過有些功能在Indesign裡是跛腳的)等內容,剪裁路徑裡的選項大多是反白的,但唯有“偵測邊緣“可操作。

選取“偵測邊緣“後,鴨子的背,就背剪去。這和Photoshop產生的剪裁路徑是一樣的道理,只不過換成是在Indesign裡執行;並且是有條件執行。

完成後,這只是具備剪裁路徑的底陣圖,而物件的“框架“依然是矩形……。若是要將矩形框架取消換成是已描出“剪裁路徑“的路徑則必須二次加工!

選取已完成“剪裁路徑“的小鴨鴨圖檔,按下右鍵,選取“轉換剪裁路徑為框架“,也就是將放棄到原始的框架。這個所謂的框架原本就可以是任何形狀,只是預設置入的文字、圖皆為會自動產生矩形框納入圖或文在其中,倘若輸入Illustrator等軟體的所繪製的向量路徑,也一樣可以成為Indesign裡的“容器“,在裡面放入圖、文….)

被轉換過的“轉換剪裁路“就成為一個框架物件,並且將原來的圖放入其中,因為已是框架,所以可以在框架上加上線條的填色,這時候若不信邪,移動了外圍的矩形框架,被變形的則是框架;這一個物件時包含了一個剪裁路徑,和以剪裁路徑所產生的路徑……。很饒舌,但自己體會吧!!

若是本身置入的檔案也有路徑,如上例是置入的EPS(可怕的256色....),一樣可以利用“剪裁路徑“來變化影像,最大差異是不用偵測邊緣,而是直接擷取影像裡的路徑,並且加上“轉換剪裁路徑“,一樣可以達到類似拼貼剪裁的效果!